紅網時刻新聞6月1日訊(記者 周純)6月1日上午,永州召開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永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新峰,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謝劍雄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記者:2022年永州市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國第12位,達到歷史新高,請問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有哪些好的做法?
永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新峰:近年來,永州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堅決扛起保護湘江源頭的政治責任,堅持把入河排污口整治作為推進水環境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成效明顯。
一是堅持高位推進抓整治。堅持把入河排污口整治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湘江一域之美為長江大保護添彩。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將整治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任務清單,出臺文件10余個。堅持抓早、抓實、抓細,始終以最實的舉措抓推進。將整治工作作為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逐一明確市縣包保責任領導,定期調度、通報、考核。
二是堅持統籌聯動抓整治。對標省廳率先出臺的溯源、整治、銷號等全套工作規范,進行了三輪排查和兩輪溯源分析,在全面摸清底數基礎上,科學分類,制定方案,將所有排污口整治責任明確到縣市區和相關市直部門,建立上下聯動,統籌協調,齊抓共治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市縣區、部門主要領導統籌安排,分管領導靠前指揮,層層加力加壓。將排查整治與“河長制”“利劍”行動相結合,與流域治理相結合,整合城市管網建設、農村環境整治和改水改廁項目資金,統籌安排整治力量和整治資金。市生環委辦、市河長辦強化統籌調度,加強督查督辦,確保責任到人、時間到點、任務到位。
三是堅持精準施策抓整治。堅持水岸統籌,開展系統治理。在全省第一個開展規范化建設和長期整改,率先探索出標志牌樣式設計與樹立原則的“湖南細則”。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08個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任務,余下81個將爭取在今年底全部整治到位。堅持源頭治理,在全市新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150余處,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實施凈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雨污分流管網1068公里、截污工程24個、污水提升泵站34個,14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堅持治管并重,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查處排污口案件28起,湘江紙業排污口重油泄漏賠償案被最高檢評為“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參評長江經濟帶問題整改正面典型案例。
記者:請問2023年及以后永州市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永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謝劍雄:為確保永州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率先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我們做出了2023年底全面完成現有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的計劃,并將所有未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納入省、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每月督導,定期通報。全年計劃投資3.40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95億元,已完成140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其余在年底可全面完成整治。
永州市現有的589個入河排污口,417個為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172個為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排查出來的排污口。永州市境內除湘江干流外尚有瀟水、湘江西源、舂陵水等等眾多河流,目前整治的589個入河排污口是永州市整治的第一批入河排污口。按國家的部署安排,生態環境部交辦的第一批入河排污口整治期限是2025年,然后會陸續向其它重點河湖、各大江河干流的一、二級、三級支流等等逐步推進。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堅決以提升永州市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提前謀劃全面推進全域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計劃在今年底提前2年完成生態環境部交辦的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的基礎上,制訂入河排污口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方案,將永州市的所有重要河流的入河排污口全面納入排查、整治及監管范圍。
下一步,永州市將首先對湘江支流湘水(湘江西源)、瀟水(湘江東源)、蘆洪江、石溪江、白水、祁水加上舂陵水等7條河流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與整治工作。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推進瀟水、舂陵水的全面排查、監測、溯源,并在2024年啟動這兩條河流相關入河排污口整治。同時,啟動湘江西源、蘆洪江、石溪江、白水、祁水的排查、監測、溯源,并逐步向其他各級支流全面推進排查整治,確保永州市全域的入河排污口有口必查、逢水必測、有污必治、有水必管,形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監管的長效機制,為永州市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力爭全國排名進一步提升。